3月12日,医院2021年度科研教学工作会议在院召开。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,以及学校相关处室负责人参会。医院党委书记赵玉虹发表讲话,分管科研工作的院长孙思予、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刘学勇分别作了《2020年科研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部署》和《2020年教学、学生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部署》的报告。
赵玉虹充分肯定了医院在科研与学科建设、教学工作中取得的重大标志性突破。2020年,医院3位教授荣获“国字号”人才称号,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排名回升至第38位,高水平论文数量取得突破。在科研与学科建设方面,医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项,其中包括联合基金1项为历史性突破,获批辽宁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1项,获批辽宁省应急攻关创新团队奖和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。在教学工作方面,医院儿科学专业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获得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,儿科、妇产科、麻醉科获批国家重点住培专业基地,两门课程获得国家级一流课,二位教师获得辽宁省教学名师、二位教师获得国家级住培荣誉称号,三项教学成果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。人才培养方面,获批“万人计划”国家教学名师1项、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才1项、“万人计划”青年拔尖人才1项。赵玉虹强调,2021年,医院将持续推进“345”人才工程,加强学科群建设、科研平台建设,加大科研、教学投入,为科研、教学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,推动科研、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孙思予从医院学科建设、科研平台建设、获资助课题、发表论文情况、各科室科研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,对医院2020年度科研工作进行了盘点总结,深入剖析了医院科研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,并对2021年度科研工作计划进行了整体规划和部署。孙思予指出,2021年,医院科研工作将围绕“十四五”科研发展规划目标,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、临床需求为导向,继续强化以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平台为核心的学科建设,打造高水平的学科集群;建立系统化人才引育体系,实行人才“专班服务”,充分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与动能;加强国家级、省级科研平台申报及院内支撑性科研平台的建设;加强各类高层次人才及成果申报;有效推进盛京卓越期刊计划,争创多本高水平英文期刊。同时将继续完善科研管理各项制度,增加各学科科研指标,持续加强论文投稿管理,并加强科研诚信管理,增设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奖等各类奖项,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服务。
刘学勇分别从本科教学工作、本科生管理、研究生管理、规范化培训工作和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2020年工作总结和存在问题分析,并对2021年工作进行了规划与部署。刘学勇指出,过去的一年,医院将思政课内容紧密联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事件,努力突出时代性;医院持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,《妇产科学》获首批国家级“线上线下混合式”一流本科课程称号,两门课程入选全国首批国际慕课,新建慕课6门、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6门,获全国高校(医学类)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;医院新增博士生导师9名,2019年发表教学文章数量在全国583所附属(教学)医院中位列第二,获辽宁省校际合作本科联合培养项目1项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医院将围绕“双一流”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,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,在继续提高导师指导能力和科研产出的同时,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,落实导师责任制,加强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过程管理与监督,构建符合医学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体系。
会议由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孙峥嵘和教务部主任于宏共同主持,医院各科室科研教学、规培管理主任、秘书、教师代表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计400余人参会。
科研与学科建设部、研究生工作部、教务部、毕业后培训部、学生工作部、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