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温济聪 仇莉娜
3月5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,医院院长孙思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赴京参会。肩负光荣使命、承载人民重托,作为辽宁省医疗卫生行业的代表,孙思予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,积极履行代表职责,建诤言、献良策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新闻联播》《经济日报》两会特刊、辽宁广播电视台《辽宁新闻》等国家和省级媒体对孙思予院长参加全国两会进行了采访和报道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孙思予表示,3年多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。特别是2022年11月以来,围绕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,采取了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,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,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。作为一名来自医疗战线的代表,他和同事们都倍感振奋,也感触良多。
他说,3年来,每当疫情来袭的危急时刻,医务工作者都会挺身而出。辽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重点扶持发展重症、呼吸、急救等一批重点专科,打造了一批“家底厚实”的公立医院,保证医务工作者关键时刻冲得上去。
如今,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,孙思予代表建议,做好科学防控要加强基层急症、重症救治能力建设。医疗实践中,分秒必争的急症、重症救治是基层医疗最大的短板。卫生行政部门在布局上级公立医院帮扶基层医院时,要加强胸痛中心、卒中中心等建设,提高急症重症的救治能力。此外,要加强生物医药产学研医协同。打造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平台,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和技术。
当前,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,平稳进入“乙类乙管”常态化防控阶段。“我们应抓住这个窗口期,拿出更多真招实招,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。科学防控,提振信心,把准平衡点,解决企业实际困难,加速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。”孙思予代表表示。